中新网北京6月28日电 (记者 吴涛)“产业政策不能说是满地撒豆,而是要有前瞻性、战略性,选出那些比较明显的,对未来发展可能起到支撑作用的行业、产业。”
28日,在“2023中新财经年中会”期间举行的青年圆桌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谈到产业政策对行业、产业的影响。她表示,产业政策既可以是政府补贴,也可是减免行业税收,或者是对于一个具体产业、具体产品的扶持。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李太源 摄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上海当时引入特斯拉时,无论是“上海速度”建厂,还是在贷款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它还是中国第一家全外资汽车厂。这是否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迎来利好产业政策,未来制度开放性空间还有多大?
万喆表示,未来的空间是会更大的,尤其是我们提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以后,所谓产业政策也好,政府支持也罢,政府与市场多重合作的功能契合,为行业和产业的发展打开了更大的空间。
万喆表示,产业政策过去为我们发展多个行业、产业,为很多产业升级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有一些产业可能有巨大的外部效应,但在短期内不能实现公司运营利润,因此还是需要有一些外部的支撑,最后才能看到它在产业链上下游的牵动非常巨大,对宏观经济的支撑是巨大的,所以需要有产业政策支持。
“现在我们讲中国式现代化还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础,也就是我们的产业政策需要以高质量为基础。”万喆称,包括我们看到“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还有“一带一路”上的支持,实际上都处于一个产业、技术、规模在全球比较领先的地位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放弃过去那种对高速度的追求,而是转向对于产业政策高质量的追求。
万喆还表示,“对于一些行业、产业运用产业政策,这一点我们不用过于避讳,觉得我们的现代化不能用产业政策,我觉得不用这么敏感。”
万喆解释,发达国家无论是在工业现代化还是后工业化上面,都一直在运用产业政策。“包括航空航天,包括波音、空客等,有没有在欧盟、美国用到产业政策呢?绝对是有的。有一段时间波音17个月没有拿到合同,最后还是美国有关部门给了它。”
万喆最后强调,“产业政策并非一定是单纯的补贴,而是可以完全跟市场化的机制相结合,包括光伏和新能源,在一段时间的补贴之后,实际上还是要把它推向市场,让市场对它进行优胜劣汰的。”(完)
中新网怀化6月28日电 (付敬懿 瞿云)“我们家就住在车间的楼上,社区旁就有孩子的学校,上班、接送小孩、回家,我步行只需要几分钟。”6月28日,走进位于湖南怀化市沅陵县太安社区的帮扶车间,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赶制订单,社区民众杨日梅一边手脚麻利地忙着活计,一边与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聊起在社区企业工作的便利。
6月28日,太安社区搬迁民众在帮扶车间接受海外华文媒体代表采访。
四年前,杨日梅一家从偏僻山村搬进太安社区,除了居住条件大幅改善外,最让她开心的还是在社区内就找到了新工作,圆了她挣钱又顾家的梦想。“没有了家里的牵挂就能安心工作,这样的日子有奔头!”
当日,正在湖南参加“乡村振兴看湖南”——2023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高层湖南行活动的19国华媒代表走进沅陵县太安社区,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的民众如何安居乐业融入新生活、叩开致富门。
“道路宽敞整洁、生活又很方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民众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中国的扶贫、帮扶工作真的很了不起。”爱尔兰《爱尔兰华人报》副社长周瑞琮感慨,从深山中搬出来住进新楼,又能稳定就业致富,老百姓过上了幸福新生活。
6月28日,湖南面积最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太安社区航拍图。
太安社区是湖南省占地面积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也是中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2018年初,沅陵县投资3.5亿元用一年时间建成了太安社区,20个乡镇共1359户5206人陆续搬迁入住。
为让民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避免“住上新房子,过着穷日子”,沅陵县把就业作为“五强五兴”后续帮扶的重点,开辟了劳务输出、帮扶车间就业、本地园区就业等七种渠道,让搬迁民众进城能就业、能致富。将厂房搬进安置点,先后有五家企业在太安社区建立就业帮扶车间,这也是湖南在集中安置点建立帮扶车间的首创地。
逐户逐人摸底调查,太安社区建立就业台账,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策”,组织技能培训,适应多元化务工需求,确保每个家庭至少一人稳定就业,实现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搬迁民众就业全覆盖。
“太安社区,寓意搬迁民众实现安居乐业。”太安社区党总支书记郑涛表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必须以满足搬迁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沅陵创新实施“管委会+居委会+网格+楼栋”四级管理模式,完善各类配套设施,让搬迁户搬迁后的生活“稳得住”“融得进”。
穿行在沅陵县太安社区,超市、银行、幼儿园、太常派出所太安执勤点、太安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工会之家等设施一应俱全,各种健身娱乐设施被掩映在葱葱郁郁的草木中,老人们健身、拉家常,成为沅陵又一处美丽风景线。
6月28日,太安社区幼儿园里清脆悦耳的笑声回荡。
“搬出山窝窝,迎来好生活,我们要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把日子越过越红火。”今年31岁的符永洲2019年搬进太安社区后,自主创业做起了电商,帮老百姓销售腐乳、剁椒豆豉、蜂蜜等土特产,把沅陵土特产卖到各地。
社区居民吴纯爱联合另外2个搬迁户,在社区边上流转了30亩土地种蔬菜,从用砖头垒起几间简易房开始把蔬菜基地做大,如今温室大棚已有30多个,每家每年收入达10万多元。“等社区门前的农产品交易中心正式开业,产业前景更不愁了。”
撬动激活一座城、产城融合一座城、功能布局完善一座城,这是沅陵县通过“一个区建设一座城,一个区发展一座城”而制定的“十四五”后扶共建共赢思路。与湖南省建工集团战略合作,由沅陵辰发控股集团建设太安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作为搬迁民众发展产业、拓宽就业的基地,助力搬迁户增收致富。
6月28日,太安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产城融合”助搬迁户增收致富。
“探索产城融合,让搬迁民众逐步能致富。”沅陵县委副书记、县长易中华表示,沅陵将单一的太安社区后扶产业,融入到太安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科学规划中,通过建设成太常“万亩”生态农业产业园示范性工程,转变为县城太常片区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标杆,助力县城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把产业园和安置区建在一起,采用“合作社+公司+搬迁户”的模式发展,抓住“产业”这个“牛鼻子”走农旅融合之路。沅陵县委书记刘向阳表示,厂房“搬”进安置点,产业“安”在家门口,沅陵坚持产业就业齐抓、输血与造血并举,多渠道推动搬迁民众就地就近就业。(完)